施工安全、智慧城市等新场景赋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2025-11-21 17:36:14 编辑 0

本报讯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于11月7日发布,聚焦打造一批新领域新赛道应用场景等5方面,提出22类场景培育和开放重点领域。这是国务院层面首次对场景培育和开放作出系统部署,意味着更多新技术新产品将加速走向市场,新模式新业态得以落地生根。在建筑行业,施工安全、智慧城市等场景被列为重点发展方向,为行业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场景是用于系统性验证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产业化应用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商业模式、制度政策的具体情境,是连接技术和产业、打通研发和市场的桥梁,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促进新技术新产品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具有重要牵引作用。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仍制约着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11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此次制定出台《实施意见》的主要目的就在于,通过场景培育和开放这种新方式,发挥出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拓宽拓深市场准入,畅通要素自由流动,优化新业态新领域的发展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打造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场”、新兴产业发展的“加速器”、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试金石”,加快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和发展,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加快形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培育拓展经济社会应用场景,并将打出一套“组合拳”。具体包括,打造一批新领域新赛道应用场景、建设一批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业态应用场景、推出一批行业领域应用场景、创新社会治理服务综合性应用场景、丰富民生领域应用场景。 其中,推出一批行业领域应用场景方面,包括应急管理领域、矿山安全领域、智慧水利领域、施工安全领域、林业草原领域等五大领域。在施工安全领域,《实施意见》提出,集成智能风险预警、无人设备自主巡检、高危作业替代、智能监控等技术,构建智慧工地、施工动态数字孪生模型等应用场景,强化安全隐患动态识别与智能处置能力,推动人防技防有机融合。这意味着,未来施工现场将逐步实现“无人化巡检、智能化预警、自动化处置”,大幅提升施工安全水平。此外,在智慧水利领域,《实施意见》要求推动“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水网工程建设管理、江河湖库巡查等应用场景开放,提升流域智能防洪、水网智能调度、河湖库立体空间智能监管、水利工程智能运管等能力。 在创新社会治理服务综合性应用场景中,包括政务服务领域、智慧城市领域、乡村建设领域等三大领域。在智慧城市领域,《实施意见》提出,围绕智慧社区、市政交通、城市智能中枢、城市运行管理、民生服务等,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场景,加快开放一批重点领域应用场景。同时,在乡村建设领域,将开放一批和美乡村、数字乡村建设场景,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健全基层智慧治理和服务标准体系。 此外,在其他新场景开放与应用方面,建筑行业也都有所涉及。其中,在打造一批新领域新赛道应用场景方面,《实施意见》提出,拓展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综合立体交通等无人体系应用场景;推动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新材料、建筑、能源、环保等产业创新场景;建设清洁能源车辆运输走廊,同步布局能源供给站点,打造清洁能源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应用场景等。在建设一批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业态应用场景方面,《实施意见》要求,创新柔性生产线、智能工厂、绿色工厂、高标准数字园区、零碳园区等应用场景;加快智慧公路、智慧港航、智慧物流枢纽、智慧物流园区等发展,探索与新技术、新业态相结合的物流新模式和公铁、水水、铁水智慧联运新场景等。 为确保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实施意见》提出健全场景资源供需对接方式,协同推进准入、场景、要素改革,推动铁路、水利、能源等重大项目以及运动会、博览会等重大活动场景培育和开放,努力实现场景资源公平高效的配置。这些措施将为社会资本、民营企业参与场景建设,提供难得机遇。 《实施意见》还要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应强化示范引领,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要主动开放主业领域场景,吸引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与。也就是说,大家都可以参与进来、积极推动场景培育开放,形成各类主体协同、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 李春临表示,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支持建设一批综合性重大场景、行业领域集成式场景、高价值小切口场景,扩大生产场景、工作场景、生活场景供给,促进应用场景项目化、清单化。围绕国家布局的重点方向、重点领域,结合前沿技术演进规律和产业发展动态情况,分批次推出应用场景项目清单,围绕建设综合性重大场景组织实施若干重大项目,形成新场景“发布—应用—反馈—优化”良性循环,确保场景培育开放和场景资源供给的持续性和适配性。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场景清单分批发布、重大项目陆续启动,建筑行业将迎来以“智慧化、绿色化、工业化”为特征的深刻变革。面对新场景带来的新机遇,建筑企业应主动拥抱变化,加大技术投入,积极参与场景共建,在新时代建筑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赢得未来。 (本报综合报道)


来源:建筑时报